B体育■202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开幕式在崂山区青岛美高梅酒店举行。 邢志峰 摄
同属国家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领域,当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交汇,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22日,以“虚实共生万物智联”为主题,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为主线,旨在探索元宇宙、数字人等新业态新模式的202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青岛市崂山区举行。
作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本次大会聚焦最新前沿科技、最新发展成果、行业应用融合以及产业生态布局等,设置了论坛对话、政策发布、学术报告B体育、AI大赛、行业展览及项目落地等丰富内容,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以及来自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协会联盟的行业大咖等近千人线上线下参会,搭建起虚拟现实产业国际对话交流平台,汇聚全球资源助力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创新与发展,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虚拟现实是国家“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生态体系完备,产业生态初步成型,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2022年以来,青岛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放在“六个城市”的首要位置,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重点发展24条产业链,虚拟现实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
为此,青岛组建起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总指挥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并在崂山区规划建设了投资过百亿元、占地2000余亩的虚拟现实专业园区,力争打造“全球VR第一园”,并制定发布了市区两级一体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专项政策,吸引集聚了歌尔、抖音PICO等140余家虚拟现实重点企业,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厚植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塑强了优势。
开幕式现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启用仪式举行,由该中心建设的全国首条虚拟现实全产业链条检测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在青岛,虚拟现实这艘通往“元宇宙世界”的“巨轮”,有了代表国内最高水准的创新引擎。
这个引擎的“含金量”有多高?2022年11月,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由南昌和青岛两地共建B体育。国创中心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创新平台,逐步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12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南昌)同步揭牌,一年多时间过去,国创中心的建设成效加速呈现。
“我们的中试验证平台包含虚拟现实整机中试平台及光波导中试平台,是面向虚拟现实两大产品方向建设全球领先的中试平台,也将是国内首条面向虚拟现实光学产品的光栅刻蚀中试线。”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负责人严小天表示,中心的创新策源效应正加速转化为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目前已参与编制国家标准8项、申请专利68项,成功吸引一批虚拟现实产业项目向崂山区集聚。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的启用,只是青岛加速在崂山区打造虚拟现实创新策源地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地区之一,已有15家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落户青岛市崂山区;包括国家虚拟现实研究领域领军人物赵沁平等两院院士在内,一批专业人才在这里集聚,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先发优势明显。
从会场展示环节可以看出,诸多关键技术已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下,进入初期应用阶段。大会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为平行世界蓝本,同步构造虚拟开放的元宇宙平行世界数字会场,并引入AIGC大模型交互场景,在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等方面均实现了业界领先。
会上,《山东省加快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到来。持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动能日益澎湃。
区长登台推介产业园区、24个重点项目签约、多个产业平台揭牌……透过202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所达成的系列成果,不难看出青岛加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紧迫感。
乘势而起,比学赶超。在“元宇宙”概念和产业政策双重驱动下,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南昌等多个城市围绕虚拟现实产业展开布局,作为国内最早“驶入”虚拟现实赛道的城市之一,青岛要想持续保持先发优势,加速建强虚拟现实产业生态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本届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的承办方,近年来,崂山区通过持续性补链、强链,不断巩固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以会引产,通过招大引强,建强产业生态。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本次大会,包括亮风台总部在内,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涉及软件、硬件、内容、应用等多个领域B体育,青岛虚拟现实产业链条越来越强。
当前,虚拟数字人已然成为元宇宙的重要细分赛道,但相较于北京、南京等城市,青岛在虚拟数字人这一细分领域优势并不明显,本次大会推出的《2023中国优秀数字人企业名录》,是全国针对虚拟数字人的重要奖项。现场,3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虚拟现实领军企业登台,领奖之余,也为这些项目未来签约落地青岛留下更大想象空间。
以园聚产,通过载体建设,建强产业生态。2022年以来,青岛市创新推出首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其中,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揭牌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作为全市首个揭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落户崂山区。
一年来,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加速建设,包括大朋VR在内的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将总部迁至园区。园区内第三个开建项目——虚拟现实创意中心已于8月23日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主要承接虚拟现实软件技术、内容创作、应用场景、共性服务等领域企业入驻;园区内首个开工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继1号厂房今年3月提前6个月交付投产之后,剩余部分交付在即;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则将于12月底主体封顶。
以城强产,举全市之力建强虚拟现实产业生态。2022年以来,青岛市将虚拟现实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做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的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印发实施了《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以崂山区为核心,形成“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发展布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呈现风发泉涌之势。
配套政策方面,青岛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区两级一体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的专项政策,三年拿出超过12亿元,用于支持园区建设和企业培育,打造丰盈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
大批行业头部项目、领军企业加速汇聚,在青岛,“虚拟技术”加速向“现实成果”转化的生态日益完善。
青岛大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并陆续出台《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等政策,为吹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指明了“青岛路径”。
作为全省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和产业高地,崂山区抢抓新一轮发展历史机遇,锚定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率先入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等高层级平台,促进全球虚拟现实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和资金向崂山区集中,推动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加速发展。
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里程碑,“元宇宙”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得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竞相布局。但要想真正打开元宇宙的“大门”,显然离不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则赋予其智能化的交互和个性化体验。
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已在青岛走过六个年头,与之前主要聚焦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产业“焕新”不同,2023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首次明确提出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并付诸实践。
例如,大会唯一一场圆桌对话,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刘权主持,邀请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李小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陈清奎等院士专家,围绕“VR&AI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新模式”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多场平行分论坛同样如此,众多与会嘉宾纷纷为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建言献策。其中,由崂山区工信局承办,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充满了人工智能元素。大会现场,海纳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刘继超围绕AI技术的创新迭代与场景应用,讲述了海纳云从AI算法技术、AI中台+场景化平台、AI+硬件三个维度构建的技术“护城河”;坚持“技术+场景”,将AI技术深入赋能于燃气、水务、电梯、道路桥梁监管等城市应急领域以及数字建造、城市治理、社区园区等多个场景,打造“青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多个样板。
又如B体育,大会上揭牌的山东省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联盟,联盟成员单位中,除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外,还有不少企业已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多年。再如,大会上线青岛云天元宇宙算力中心,这是我市首次在虚拟现实产业园内部署算力服务,该中心可以为国内虚拟现实企业及三大运营商、云服务商、互联网流量平台提供超高清、实时交互的图形图像“一站式”解决方案及“云服务”。
从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的版图布局中,同样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两者比邻而居,同处崂山区株洲路片区。目前,崂山区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家,聚集了中科曙光B体育、东华软件等一批产业骨干企业以及海尔等众多行业应用企业,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10亿元人民币。
从最初的狂热到现在的理性回归,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深度酝酿,元宇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抽象科幻理念转变为呼之欲出的现实存在。期待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合的青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见证元宇宙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开启数字化、智能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