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2024年1月22日,天津】天津进入“两会时刻”。2024年1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第十五届天津市政协委员,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首席市场官乔健,带来了《关于加快布局混合式人工智能 促进天津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关于在天津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关于天津市尽快助推生前预嘱相关政策落地执行》三项提案。
作为来自科技界的委员,乔健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也高度关注天津的社会民生。她在提案中建议,混合式人工智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当在天津加快布局混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以AI PC带动混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向天津集聚,抢占发展先机;她还建议,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应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涵盖青年宜落户、宜学、宜居、宜康、宜创、宜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为天津发展贡献才智B体育,助力天津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她还呼吁应当加快对生前预嘱制度进行立法和宣传,加强生命教育,提升患者的生命尊严感。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实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特别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
乔健委员认为,去年以来,由ChatGPT带动起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热潮,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的加速器、催化剂。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B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落地,人工智能跟实体经济场景的融合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而要实现大模型在各行各业加速应用,未来在发展公共大模型的同时,也离不开个人大模型和企业大模型的开拓应用。由个人、企业和公共大模型构成的混合式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应该成为天津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天津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拥有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应当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先机。然而目前,天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而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所需要的算力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着企业、科研机构等难以承担巨大投入成本;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行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等问题。
为此,她建议,首先应当加快在天津布局混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以AI PC等个人大模型率先落地的产品形态为抓手,带动混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在天津集聚;其次,依托AI PC等产品形态,培育更多杀手级的混合式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天津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此外,还应当研究出台混合式人工智能的节能降碳、安全合规等治理政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给出混合式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天津样板。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高水平人才。而青年人才是高水平人才群体中的生力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2022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明确提出“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发展理念,初步构建了“7+5”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政策框架。目前已有90多座城市、300多个县区探索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青年友好型”或“青年创新型”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从简单的招商引资转向积蓄内在动能的“招青引智”。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提出要为青年的学习生活、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努力使天津成为青年人才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同时,天津市也在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2022年6月,作为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区)之一,津南区委印发《津南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B体育,滨海新区也在加快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
乔健委员认为,从全国重点城市的经验看B体育,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需要切实解决青年在落户、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问题,真正打造适合青年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她表示,通过走访、调研在津工作和生活的青年人发现,天津在子女入学、入职入住、医疗健康等方面,还存在青年融入城市的“隐形门槛”,尤其是在产业集聚区域,问题比市内六区更为突出。因此,她从三方面提出天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议:
第一,明确在天津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在天津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涵盖青年宜落户、宜学、宜居、宜康、宜创、宜业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以及支持政策;
第二,加快解决青年在子女入学、入职入住、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包括加快将优质中小学资源向产业集聚区域布局,把新建小学数量作为考核城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搭建“租、购、补、服”并举的青年安居体系;在产业园区周边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进一步完善自行车道、滑雪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推出更多青年人喜爱的文体活动;增加医院夜间门诊和急诊数量,新建社区医院等,让在天津工作的青年人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在天津宜居宜业;
第三,加强试点示范,让青年发展型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在天津开展优秀青年发展型社区、园区、街区、创新实验室评选,针对青年人在天津宜居宜业的软性问题,打造一批青年进阶成长、社交互动、品质生活的地标空间,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从基本单元向全域推进。在天津树立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区域典范,以及推动青年落地天津的企业典型。
“希望在天津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天津不只是青年人18岁的学校,还是28岁的梦想和38岁的家。”她表示。
生前预嘱(Living Will)是指人们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对自己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采取何种医疗护理方式进行说明的指示文件。生前预嘱是民法典生命尊严权的体现。它是对无效且痛苦的医疗手段的规避,以及对身体不适症状的继续控制,以期提高患者终末期生命质量,让患者舒适且有尊严地离世。
深圳是国内首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2022年,深圳市正式将生前预嘱写入《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该法规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患者自主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也推动了生前预嘱在社会层面上的认知。
深圳立法一年多后,中国其它城市并未见到相关动作。乔健委员认为,生前预嘱的理念在中国仍有极大的推广空间。中国社会公众对生前预嘱的认知还严重不足,缺乏生命教育,甚至很多专业医护人员对生前预嘱的制度操作标准知识也很匮乏。在助推生前预嘱落地执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并不适应中国的制度与社会环境,也亟待通过政策法规及相关部门的协调解决。
乔健委员认为,在中国以及天津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生前预嘱的受益人群也在迅速扩大。为了让更多人在死亡权上拥有尊严,让更多的重末期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命体验,亟待天津有关部门开展对生前预嘱开展立法。
她建议:第一,尽快启动生前预嘱立法程序,对生前预嘱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以此也推动生前预嘱的概念被更广泛的群体所了解并接受;其次,在立法的同时,向各级医疗机构普及B体育、培训生前预嘱的相关技能及理念;第三,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包括《生前预嘱操作细则》或《生前预嘱操作指南》等,进一步明确生前预嘱的签署主体、基本内容、程序要件、生前预嘱的适用、生效与实施等问题,特别是对操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操作规范作出明确规定;第四,成立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并加大支持和推广力度。从官方层面予以财力、政策、宣传等多个维度上的支持,在协会成员构成上,应包含医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专家和卫健委、民政厅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对生前预嘱实施与推广工作进行指导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