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刚刚结束的成都2024汤尤杯获得全球点赞。世界羽联主席保罗·埃里克·霍耶表示,成都向世界证明了其办赛能力,未来一定会带着更多重大赛事再回到成都。
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不仅有赛场上精彩绝伦的比赛,还有赛事场馆内各种智慧化的科技产品。比如,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为运动员们准备了一款AI智能健身镜——“魔镜”。这台设备搭载了智能AI动作检测等技术,运动员可以跟随镜中“教练”沉浸式进行赛前放松和赛后拉伸。
这只是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发展的缩影。2023年,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关联产业规模达468亿元,聚集80家规上企业、300余家生态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协同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B体育,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面对人工智能产业新一轮浪潮,成都高新区如何利用先发优势,抢先出招?
创作一首歌曲需要多久?借助AI工具几分钟即可。5月7日,在成都石室天府附小的课堂内,音乐老师正使用AI音乐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诗歌作曲创作。系统屏幕显示了AI交互式作词、AI作曲、互动编创等功能界面。只见学生在系统内,随机选择几句宋词,并用鼠标画了几行代表旋律的曲线。不一会儿,系统便自动生成了一首旋律悠然的女声版歌曲。
AI音乐教育平台来自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行者AI”)。“在AI的辅助下进行可视化动态编创,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旋律曲线绘制进行音乐编创,也可以直接点击AI推荐的琴键进行智能编创,过程中既能学习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能进行音阶和节奏的训练。”行者AI创始人兼CEO尹学渊表示。
他告诉记者,AI创作极大地降低了原创音乐门槛,也为原创音乐的大量定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公司现在拥有数十万首原创BGM(曲库),并上架到了十余家商用交易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目前,行者A I已将AI应用逐渐扩展到教育、文娱B体育、视听、文旅等领域。
企业宣传片也可以用AI生成。3月26日,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极米科技”)AI工程师创作的《极米之歌》发布,包含作词、作曲、MV在内的内容全部由AI生成。据极米科技介绍,这也是全球第一首全AI生成的企业文化之歌,整个歌曲的完成,仅靠1个人,在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作为智能投影行业的领头羊,极米科技一直在探索如何让AI与产品更好地结合。“AI技术将成为产品和用户之间深度互动的桥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极米科技推出的智能感知技术——极米鹰眼技术已经从最初的1.0版本升级到2024年初推出的5.0版本,“新的产品可以实现自动化,开启投影‘自动驾驶’的时代。”例如,根据墙面上的物体轮廓特征,将AI内容与墙面进行融合,再通过全自动云台实现内容在不同空间中的变化,为投影的使用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在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赋能,不仅能辅助艺术创作、科学研究,还能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成为解锁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钥匙。
比如,早在2022年,四川首个无人驾驶示范场景在成都高新区呈现。该项目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致力于打造基于5G+AI的智能网联示范区。“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感知算法,车辆能对周边环境进行准确获取,再加上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控制车辆精准执行正确操作”。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安全运营21个月,累计运行里程超33万公里,注册用户超6800人”。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长,逐渐成为驱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要发展人工智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为了满足高校院所及小微科技企业对于公共、普惠算力的需求,成都智算中心首期提供总计300P的人工智能算力。自2022年5月正式上线以来,成都智算中心已为180余家单位提供了算力服务,并部署了“蓉城·夔牛”“空天·灵眸”等多个国内领先AI模型。
如今,成都智算中心已在科技部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记者了解到,成都智算中心二期扩容也已提上日程,将继续以算力塑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底座”。
去年,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的共同推动下,成都高投电子集团发起举办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以来,研究院积极策划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旨在帮助企业降低AI技术开发成本。同时研究院还对接人工智能行业领先头部企业20余家,力求招引优质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
“我们依托公司在算力、硬件设备、解决方案领域的优势积极构建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加强算力应用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都高投电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投资的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也在探索将超高清技术与AI结合的创新,其“超高清+AI”技术可推动摄像头准确度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此外B体育,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与成都高新区共同支持建设了芯华创新中心,正深度链接清华大学校友创业资源,将大力助推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已招引它思科技,这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语言语音前沿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赋能于智慧安防、智能机器人等行业。
放眼全国,人工智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
今年,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全省的一号创新工程,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成都高新区如何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核心区,现已迈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轮驱动”快车道。
目前,新川创新科技园基本建成人工智能动力驱动核,菁蓉汇加速成为人工智能活力辐射区,天府软件园、瞪羚谷、金融城、环电子科大科创园、成都未来科技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加快打造“AI+大数据”“AI+文创” “AI+金融”“AI+电子信息制造”“AI+航空航天” “AI+医疗”6大融合应用重点园区,实现产创协同、全域联动B体育。
政策层面,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印发《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特别明确,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其中提到,增强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放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研发并向中小企业开放模型应用,对参数量超过千亿,且性能达到国内领先的通用大模型,按照模型研发成本的30%,给予牵头研制企业最高3000万元的补助。
4月9日,在2024百度智能云GENERATE全球生态大会上B体育,百度智能云与成都高新区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拟就数字经济产业开展合作,将在成都高新区打造大模型产业,推动大模型上下游产业集聚和蓬勃发展。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目前基本形成多层次的人工智能企业集群,产业生态圈初步构建,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展望未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导入上下游生态企业,带动大模型产业集聚,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助力区域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图据成都高新区)